开关设备在线监测智能装置及手机APP技术要求
来源: | 作者:pmo9d292e | 发布时间: 2019-04-23 | 149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开关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评估,样品成本计算和项目成本报价,根据项目进展需要,我们将起草一份技术协议,用于规范我们项目的技术细节,并作为项目验收依据。

1.     对装置定位的理解及功能的定义

开关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开关设备性能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,其目的是通过在线监测,了解开关设备的运行状况,评估开关设备性能及运行状况。监测项目包括了开关柜主回路关键接触点的温度,开关柜局部放电,开关柜内环境温湿度等。根据本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要求及项目周期、成本预算,我们将开发两项智能装置,用于将现有的各个独立的带有标准协议输出端口的监测IED联系起来,对各个监测IED输出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,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显示和上传到变电站网关。在线监测的系统架构如下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线监测系统架构示意图

该系统是实现变电站多个开关柜的在线监测。其中每一面开关柜上安装一个本地显示装置和若干个监测项的IED及一个MCU装置;MCU装置用于接收各本柜内监测IED的监测数据信息,进行就地综合分析、判断,并将分析结果上传及通过HMI进行显示。整个变电站所有开关柜共用一个Gateway装置,用于与各个开关柜MCU装置进行通讯,上传各MCU信息及下达命令到各MCU装置;Gateway装置还具有wifi通讯功能,可以通过热点搜索方式与周围 100米范围内具有WiFi功能手机进行通讯,通过手机APP形式对在线监测信息进行显示。

2.     主要功能参数

          要开发的两项智能装置,MCU装置 Gateway装置,其所处逻辑位置如上图所示。还开发一个WiFi通讯模块及对应的手机APP程序。各主要功能:

2.1 MCU装置的主要功能为

 

功能描述

1

接收各监测IED的监测数据和状态评估结果信息,进行就地综合分析、判断;各个监测IED的输出协议为Modbus RTU或Modbus TCP协议;

2

可与HMI进行通讯,通过HMI对MUC输出的信息进行显示及对MUC下挂的监测IED进行参数设置和控制;

3

MUC能与上级网关通讯,进行信息上传;通讯协议为Modbus RTU或Modbus TCP协议;

4

MUC可以接收上级设备发出的命令,并对下挂的各个监测IED进行控制及参数设置;

5

具有温、湿度监测功能,可以通过外接温、湿度传感器的方式对环境温、湿度进行监测;温度精度±1K,湿度精度±3%;温、湿度传感器为MUC附属设备,同MUC一起开发;

6

具有8路开关量输入功能,2路开关量输出功能,输出电压DC24V(?),输出容量3VA;

7

自诊断功能:装置具备自诊断功能,并能根据要求将自诊断结果上传

 

 

2.2 MCU装置的硬件要求:

 

类别

描述

1

CPU

中央处理器CPU的处理能力应足够管理所有的外设(外设设备不超过10个)

2

RAM

可使用CPU自带RAM或外加RAM,以满足装置的处理能力为宜

 

3

显示装置

显示装置为可选外接设备,安装在开关柜面板。可显示MCU输出内容

输入装置为按键或触摸,应与显示装置为一体

4

MODBUS RS485端口

该装置RS485端口(端子)应能满足与上层gateway及下层IED的通讯,数量自定

螺丝端子的标记遵循 Modbus 及施耐德电气标准:PIN1:D1+; PIN2:D0-; Pin3:屏蔽; Pin4:0V

RS485端口至少支持以下通信波特率:12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

RS485端口支持 1.5kv RMS2.5kv峰值)的绝缘水平

连接端子适配 1.5mm²导线连接, 为螺丝式连接固定

装置配有黄色LED 指示灯,指示 RS485 端口通讯状态,连接时常亮,通讯时闪烁

与下级设备相连的Modbus端口,支持Modbus RTU协议和Modbus  TCP协议,最大可支持的设备数量: 10, 每个设备平均采集10个参数( 数据参数采集 频率 最高1/0.1ms);

向上输出的Modbus端口,支持Modbus RTU协议和Modbus  TCP协议

5

外接传感器

应具有温度、湿度等传感器模块,开关量转数字量模块

6

RTC

装置支持实时时钟来矫正内部时钟设置,具有 NTP对时功能

断电情况下,时钟保持和维持时间至少3天(超级电容)

7

调试端口

为调试或升级需要,装置应具有调试端口(JTAG端口)

8

供电电源

装置电源采用24VDC,能够自适应 9VDC-36VDC

9

接线端子

采用间距5.08的可插拔端子进行信号输入和输出

10

安装方式及外观尺寸

装置能够直接地安放在35mm DIN导轨上,具有固定卡钩,保证安装固定可靠。 另外,机身的4角配有便于螺钉固定的螺孔(φ6),方便于嵌入安装到装置内部;

长*宽*高≤200mm*100mm*100mm

11

颜色

外壳颜色:白色 (色号 Ral  9003) RS485 端子: 黑色: 其它端子条:绿色 接口侧板:绿底 (色号 Pantone  355C) 白字

 

2.3 Gateway装置的主要功能:

 

功能描述

1

与各个MCU装置进行通讯,上传各MCU装置信息到上层设备及将上层设备命令下达到各MCU装置;

2

与各MCU装置之间的通讯采用Modbus RTU协议或Modbus TCP协议;

3

与上级设备之间的通讯采用Modbus RTU协议或Modbus TCP协议或者TCP/IP协议,三种协议应同时具有,可供选择使用。

应具有拓展IEC61850协议输出的功能,改功能当前暂不开发,但应预留合适的接口装置,在需要IEC61850协议输出时,应能通过加装模块或通过升级的方式方便实现。

4

应具有外接HMI的功能,并通过HMI对各MCU装置输出的信息进行显示及对各MCU装置下挂监测IED进行控制;

5

具有外接WiFi通讯模块的功能,可以将各MCU装置的信息通过WiFi通讯模式进行传输,该装置与WiFi通讯模块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插接的模式,并且插拔方便;

6

具有数据记录功能:

a)该装置运行后应能正确记录动态数据,操作记录,装置异常等情况下应  能够正确建立事件标识;

b) 保证记录数据的安全性,不应因电源中断、快速或缓慢波动及跌落丢失已记录的动态数据;不应因外部访问而删除动态记录数据;按任意一个开关或按键,不应丢失或抹去已记录的信息。

 c) 该装置应具有历史数据查阅功能,可存储至少一周内的状态监测数据,存储空间为2G;监测结果可通过USB接口将存储历史记录进行下载,还可以通过HMI、APP对存储历史数据进行查询。。

7

自诊断功能:装置具备自诊断功能,并能根据要求将自诊断结果远传

 

2.4 Gateway装置的硬件要求:

 

类别

描述

1

CPU

中央处理器CPU的处理能力应足够管理所有的外设(外设设备不超过100个)

2

RAM

装置有256M字节的RAM,可扩展到512M无需重新设计

 

3

ROM

存储卡

采用eMMC存储器用于存储器存放系统软件、应用软件和数据。除系装置本身软件所需存储空间外,存储器应能存放一段时期历史数据,2G大小为宜,可为插拔式存储卡。

3

以太网端口

 

装置要求1个RJ45网络接口,支持TCP/IP协议;10/100M自适应

端口磁绝缘水平为1.5kvRMS(2.5kv/峰值)

网口有2个双色LED指示灯:- LED  1:连通(绿色)- LED 2:链接与网速,100Mbps (绿色)10Mbps(黄色)

4

MODBUS RS485端口

 

RS485端口(端子)数量满足下挂MCU装置及显示装置需求为宜。

螺丝端子的标记遵循 Modbus 及施耐德电气标准:PIN1:D1+; PIN2:D0-; Pin3:屏蔽; Pin4:0V

RS485端口至少支持以下通信波特率:12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

RS485端口支持 1.5kv RMS2.5kv峰值)的绝缘水平

连接端子适配 1.5mm²导线连接, 为螺丝式连接固定

装置配有黄色LED 指示灯,指示 RS485 端口通讯状态,连接时常亮,通讯时闪烁

与下级设备相连的Modbus端口,支持Modbus RTU协议和Modbus  TCP协议,最大可支持的设备数量: 10, 每个设备平均采集10个参数( 数据参数采集 频率 最高1/0.1ms);

向上输出的Modbus端口,支持Modbus RTU协议和Modbus  TCP协议

8

RTC

装置支持实时时钟来矫正内部时钟设置,具有 NTP对时功能

断电情况下,时钟保持和维持时间至少3天(超级电容)

9

调试端口

为调试或升级需要,装置应具有调试端口(JTAG端口)

10

供电电源

装置电源采用24VDC,能够自适应 9VDC-36VDC

11

接线端子

采用间距5.08的可插拔端子进行信号输入和输出

12

安装方式及外观尺寸

装置能够直接地安放在35mm DIN导轨上,具有固定卡钩,保证安装固定可靠。  另外,机身的4角配有便于螺钉固定的螺孔(φ6),方便于嵌入安装到装置内部;

长*宽*高≤200mm*100mm*100mm

13

颜色

外壳颜色:白色 (色号 Ral  9003) RS485 端子: 黑色: 其它端子条:绿色 接口侧板:绿底 (色号 Pantone  355C) 白字

 

2.5 WiFi模块功能

 

功能描述

1

该WiFi通讯模块为外接设备,可采用USB插接的模式与Gateway装置进行通讯,并且插拔方便;

2

该功能模块可以跟Gateway装置通讯,将Gateway接收到的各MCU装置的信息通过wifi通讯传输到具有WiFi功能的手机,通过手机APP进行信息显示;该模块应实现无线路由器功能;

3

WiFi覆盖范围为应能具有扩展功能,为满足指定范围内wifi覆盖,除WiFi功能模块外,应提供覆盖范围扩展方案(及所需设备);

4

手机APP发出的命令,应能通过WiFi传输模块对MCU装置及下挂的各个监测IED进行控制及参数设置;

 

2.6 手机APP功能

 

功能描述

1

该APP可以应用在ISO系统和Android系统;

2

该APP应能接收显示Gateway输出的相关信息,信息更新时间应小于5秒,系统响应时间小于5秒;

3

APP应具有参数设置,报警信息提示,信息推送,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;

 

APP客户端应具有账号登陆功能,只有通过账号登陆后才能使用;如用户通过APP对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操作或参数设置,操作记录应具有账户署名。

4

界面设计要求简洁清晰,便于操作;具体设计见界面设计文件

 

 

 

3. 智能装置需通过的验证

      按照系统架构配置方案组成在线监测系统,各装置除了具有要求基本功能外, 根据各装置所使用的环境条件,还应通过如下验证:

     3.1绝缘性试验

 1)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,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,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,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1

2温度+40±2℃,相对湿度(93±3)%恒定湿热条件下,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,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,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2。

 

表1正常试验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

额定工作电压Ur

绝缘电阻要求

Ur60V

5MΩ(250V兆欧表测量)

250>Ur>60V

5MΩ(500V兆欧表测量)

注: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250>Ur>60V的要求

 

2正常试验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

额定工作电压Ur

绝缘电阻要求

Ur60V

5MΩ(250V兆欧表测量)

250>Ur>60V

5MΩ(500V兆欧表测量)

注: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250>Ur>60V的要求

 

 

3.2介质强度

a)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,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,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,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,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;

b)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按表3规定进行选择,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,其值应为规定的交流试

3试验要求

额定工作电压Ur

交流试验电压有效值

Ur60V

0.5KV

250>Ur>60V

2.0KV

注: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250>Ur>60V的要求

 

.3冲击电压

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,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,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,应能承受1.2/50μ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。当额定工作电压大于60V时,开路试验电压为5kV;当额定工作电压不大60时,开路试验电压为1kV。试验后设备应无绝缘损坏和器件损坏。

  3.4.电磁兼容性试验(EMC

1)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,按GB/T17626.2中规定的4级严酷等级进行;

2)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,按GB/T17626.3中规定的3级严酷等级进行;

3)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,按GB/T17626.4中规定的4级严酷等级进行;

4)振荡波抗扰性试验GB/T 17626.12中表2规定的严酷等级3级进行;

5)浪涌抗扰度试验按GB/T 17626.5中表1规定的严酷等级4级进行;

6)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按GB/T 17626.9中表1规定的严酷等级4级进行;

7)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按GB/T 17626.10中表1规定的严酷等级4级进行;

8)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,按GB/T17626.6中规定的3级严酷等级

       进行;

9)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,按GB/T17626.8中规定的5级严酷等级进行;

10)电压暂降、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,按GB/T17626.11中规定的电压暂降和中断为60%UT, 持续时间10个周波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干扰进行;

3.5 环境适应性能

1)低温:该装置应能承受GB/T2423.1规定的低温试验,低温温度-40℃,试

       验时间2h

2)高温:该装置应能承受GB/T2423.2规定的高温试验,高温温度-+65℃,

       试验时间2h

3)恒定湿热:该装置应能承受GB/T2423.9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。试验温度

       +40℃±2℃,相对湿度(93±3%,试验时间为48h

4)温度变化:装置应能承受GB/T2423.22规定的温度变化试验,低温为

       -10℃,高温为+50℃,暴露时间为2h,温度转换时间为3分钟,温度循 

        环次数为5次。

3.6机械振动

1)振动响应:装置应能承受GB/T1128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振动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应试验。

2)振动耐久:装置应能承受GB/T1128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振动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久试验。

3.7 冲击

1)冲击响应:装置应能承受GB/T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冲击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应试验。

2)冲击耐久:装置应能承受GB/T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冲击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久试验。

3.8 碰撞

装置应能承受GB/T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碰撞试验。

3.9 防护等级

该装置应符合GB4208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IP31的要求;

3.10 连续通电

装置应进行72h(常温)连续通电试验。要求试验期间,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。

3.11 结构和外观要求

a)装置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电磁干扰的措施。机箱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,并可靠接地;

b) 机箱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通风散热要求;

c) 机箱模件应插拔灵活、接触可靠,互换性好;

d)  外表涂敷、电镀层应牢固均匀、光洁,不应有脱皮锈蚀等。